2025年1月10日,广西师范大学"语"你"象"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桂林市秀峰非遗传承体验站·桂林喜来登站,开启"非遗文化与入境旅游双向赋能"主题调研。这支跨学科团队以桂林非遗文化国际传播为切口,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与案例分析,探索世界级旅游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新范式。
在体验站负责人的讲解下,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多种非遗项目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传承现状,包括桂林剪纸、桂林渔鼓和桂林彩调等。团队成员还参与了桂林团扇制作与桂林石刻传拓技艺的实践。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完成了扇骨编织、扇面绘制以及石刻传拓等工艺步骤,亲身体验了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
图 1团队成员欣赏非遗项目实体展品
调研过程中,团队对非遗体验馆中的非遗项目的双语介绍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介绍译文存在拼写错误,语序混乱等问题。团队向非遗体验馆对错误进行修改并增加文化背景注释和二维码动态演绎,提升外国游客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增强国际传播的准确性。

图 2团队成员鉴赏非遗文创
此外,团队成员还在象鼻山景区对入境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不少游客表示,希望非遗体验能与入境旅游深度结合,在游览过程中感受桂林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 3入境游客接受团队问卷调查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认识到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学子通过专业知识和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非遗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这不仅是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探索,也是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责任。青年应积极参与,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