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养老院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我们团队怀揣着热忱,来到了解放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我拎着帆布包站在门口,包里装着五只艾草锤和一兜沙糖桔。乘着电梯,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仅是昨晚清点物资的采购失误问题,艾草锤只有五只,而且是担心一会儿看到老人们不知道说什么。但这一切忐忑,随着电梯提示音的响起而烟消云散。
活动室里,爷爷奶奶围坐在方桌旁,电视屏幕的光斑在他们银白的发梢跳跃。工作人员在一旁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有说有笑。见我们走进,主任大哥招呼着我们过去,一起校对了活动内容。
“爷爷奶奶,我们是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学生,今天想为各位长辈教授一下手机微信的使用技巧,那我们就现在开始?”得到答复,我打开早已准备好的课件,讲解微信视频通话的步骤,伙伴们穿梭在轮椅与藤椅间,手把手教老人点击绿色的通话键,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小小的公益课。
课程结束后,来到了拉家常、赠送礼物的环节。
拿着艾草锤,我展开那张人体穴位图,讲解艾草锤的用法:“奶奶,捶这里——肩井穴,能舒筋活络!”奶奶颤巍巍地握着锤子,轻轻捶打自己的肩膀,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这时,角落里传来沙糖桔剥开的轻响。李奶奶递给我一瓣橘子,突然握住我的手:“孩子,你老家是辽宁的吧?”未等我点头,她眼角的皱纹已漾开涟漪:“我也是辽宁的!年轻时在部队当军医,跟着部队从黑土地走到齐鲁大地。”她摩挲着艾草锤柄,说起济南的旧时光:“那时候济南的趵突泉可比现在热闹多了,泉水喷得老高,黑虎泉的水声像老虎在吼……”她的声音轻柔,仿佛带着岁月的回响。
打扫卫生时,我在窗台发现一堆橘子皮。李奶奶招手让我过去:“来,教你们腌陈皮糖。”她一边剥橘子,一边继续讲述她的故事:“当年我们经常用橘子皮泡水喝,既解渴又提神。后来去了上海,那里的橘子更甜,但总觉得少了点家乡的味道。正好,我这有现成的陈皮糖,给你们拿去吧”
她的指尖灵巧地翻动着橘子皮,仿佛在编织一段段往事。我听着她的故事,心里涌起一股暖意。这些橘子皮,像是她年轻时的足迹,散落在岁月的角落里,如今被我们偶然拾起。
日落时分,我们在养老院大厅拉横幅合影。展开横幅,“芯系桑榆晚,情暖桑梓地”十个字格外醒目,“芯系桑榆”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让年轻的锋芒学会为白发弯腰。我们以微电子之名,在岁月褶皱里焊接温情;而老人们用斑驳的往事,教会我们如何将异乡熬成另一片故土。快门按下的瞬间,我忽然想起李奶奶的话:“你们这些年轻人,像极了我们当年,走南闯北,带着梦想和热情。”
归途的路上,我摩挲着李奶奶塞给我的陈皮糖,心里满是感慨。我们总以为要带给他们新鲜科技,却忘了岁月早已将智慧刻进他们的皱纹。那五只寒酸的艾草锤,像五枚不够完美的焊点——但有什么关系呢?最珍贵的连接,本就不需要严丝合缝。
李奶奶的故事让我明白,我们不仅是来教他们使用新工具,更是来倾听他们的往事,感受他们的温度。那些走南闯北的足迹,那些关于趵突泉、黑虎泉的记忆,都是岁月馈赠给我们的礼物。这一天,我们用五只艾草锤和一兜沙糖桔,连接了过去与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