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我初次踏上了三下乡的道路。本次社会实践我以宁波财经学院“夕阳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的身份来到了宁波市奉化区,走进了被称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蒋家池头村。悠悠桂花井,染香金溪水,弯弯青石桥,荷塘烟霞翠,蒋家池头是一个让城里人向往的“和美乡村”。初进村庄,我因人们的热情和真诚而惊叹。
历经五个小时的期待,跟随老人们的步伐,我们来到了蒋家池头村的老年食堂——“孝膳堂”,一踏进大厅,连绵的饭菜香就涌入我的胃中,让我不禁地加快了脚步向着打菜处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人们正有序地排着队等待,接着就是那让我也垂涎欲滴的三菜一汤了,清蒸大虾、笋干扣肉、红烧南瓜、西红柿蛋花汤,之后通过采访蒋家池头村的党支部书记陈伦和当地的村民才了解到这样一顿丰盛地三菜一汤竟只要3到4元,听到如此实惠的价格让我着实心动不已。看着爷爷奶奶们开心地在食堂内吃着健康的饭菜,跟自己的老朋友们唠着家长里短、偶尔抬头看看电视,情不自禁地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外公,或许老人们的快乐就是这么地简单。
等老人们午饭后,我们也向食堂负责人申请加入志愿者行列,帮忙打扫整理食堂,食堂负责人叔叔刚开始有点惊讶但也十分开心,我们的整个志愿过程都十分愉快。打扫完后,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食堂的叔叔阿姨们盛情邀请我们在“孝膳堂”吃饭,他们解释到因为菜的数量都是根据老人的数量来准备的,所以叔叔阿姨们说要再给我们烧几个菜,让我们先休息一会。这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孝膳堂”的“和美”志愿者们的“和美”之处。这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真诚和热情才是“孝膳堂”最触动人心的地方。
在简单的休息过后,为了对这个村子的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理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清楚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养老问题的影响,我们在午饭后参观了村内的廉政走廊,并且打算对村里的村民进行了相关的采访。但总是事与愿违,理想和实际情况终究是有所偏差的,在村内进行采访询问时发现老人们大多都不会讲普通话,而在日常交流中都是用宁波当地的方言,这就使我们困恼不已,因为我们团队只有两个是宁波人,而其他人包括我对宁波话简直就是一窍不通,这就严重阻止了我与老人们的交谈沟通,使我的访谈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只是让人哭笑不得。但好在之后,团长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重新分配了任务,让我们队仅有的两个宁波人进行访谈,并且在访谈中,她们也全程进行了记录,这使我间接了解到了村内老人们对当下生活的养老现状,以及对未来养老的一些期盼。
一踏进村文化礼堂,由原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启元所书写的魏碑体“慈孝忠信、仁义礼敬、明理启智、宽容大度、从善乐助、友爱和顺、取法乎上、世德清芬”的“村训”条幅便映入眼帘。礼堂两边的墙上挂有“清”、“耻”、“智”、“勇”、“信”等大字。礼堂的顶端是个大舞台,可以容纳几十人同时在上面表演。舞台前空旷的场地,是村里女子舞龙队、妇女腰鼓队、健身队等一展身手的地方。在大厅内,一排排一列列的荣誉有序的陈列在墙上,使我清晰的了解到了蒋家池头村近几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该村对于村内老人的养老问题的重视,以及村里的领导干部们对于上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的执行程度和执行的一些方式方法。这种完全透明的工作,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该村的党支部和村委的领导干部们对于养老方面工作的廉政作风和理念。在参观了村内的文化礼堂之后,我们又去采访了村党支部书记陈伦。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该村所宣扬的优秀廉政文化以及背后蕴含的美好向往。
这次三下乡之行,虽然七月太阳热辣,实践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但俗话说的好“失败乃成功之母”,正是在面对那些未知的恐惧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意识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我们团长常常鼓励我们的一句话,在团长的带领下我们成功解决了许多问题,并且通过这一天的深入探索,使我真正体会到了蒋家池头村风景的美、老人们的美以及村干部的美,让我们对该村的廉政建设基本情况以及廉政对于村里老人的影响有了深刻的理解。虽然这次三下乡仅有7天的相处,但这七天好似胜过了七个月,它让我经历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挑战,也让我感受到了来自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队友之间的鼓励是我勇气最大的来源。这七天教会了我太多太多,我想这种成长的意义,应该就是我们这次三下乡的真正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