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是山东省三大地方剧种之一, 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探访山东梆子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文化传承实践队组织队员有序开展社会实践。2023年暑假期间“寻根增华”文化传承实践队队员抵达山东济宁,跟随山东梆子传承人焦卫华走近山东梆子,进而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一大早,实践队队员跟随焦老师走进了她的个人工作室。这间工作室挂满华冠丽服,一件件精美的山东梆子服装供来者挑选、穿着。走近焦老师的试妆台,老师为队员亲手上妆并讲解戏曲艺术的化妆门道。随后,焦老师热情地传授队员一些演唱技法和唱腔:吐字标准、气息运用、用嗓方式......焦老师一一展示,鼓励队员同她一起发声。随后,老师现场表演了几段舞步,“前脚跟和后脚尖几乎相接走直线,以此体现端庄;老生跨步较大,显得飘逸、大方......”焦老师一边表演,一边为队员细致讲解,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队员在得到专业指导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山东梆子魅力所在。
在采访焦老师的过程中,焦老师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却在山东梆子的传承问题上不由得透漏出担忧。山东梆子曾一度流行民间,是人们茶饭闲暇时喜爱的消遣方式,而如今却鲜有人去聆听其咿咿呀呀的唱曲,更别提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山东梆子。当下,年轻人面临着无处不在的信息诱惑,一有闲暇时间,他们可以去看电影、听歌、打游戏,如何吸引他们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焦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她同几位合伙人一起投入到“数字化”保护中,致力于创新性传承。她与项目团队先后采录、收集、整理收集众多的戏曲艺术名家的老唱片资源,如窦朝荣、任心才、刘桂荣、姚月芝、刘桂松等戏曲名家,让听众可以聆听戏曲大师真声,回味经典戏曲唱段;同时,她与团队成员们在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济南市山东梆子剧团等剧团内就业界名角、名曲进行一系列的音视频采集、曲谱搜集整理等数字化收集工作,共收集322段音视频,收录43篇曲谱,在网络上建立起山东梆子音乐数字化平台,内容分类清晰,检索方便,让珍贵的传统音乐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使聆听山东梆子变得更加容易,。
除此之外,焦老师还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内上传山东梆子相关内容。讲山东梆子,讲传承历史,讲不好就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焦老师一直在努力把传统文化讲得更有趣。先以丰富的绘图和文字引入,将知识点与笑点相结合、戏曲欣赏与干货相结合,再通过手绘动画、实景拍摄、定格动画等形式,结合课堂实录、演出实拍,让山东梆子教学课程变得引人入胜......短短一篇公众号文章生动具象地实现跨时空教学, 助推传统山东梆子文化传承方式信息化创新。
在焦老师的创意与巧思下,“传统文化”摇身一变,通过现代科技的方式融入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中。而焦老师正是希望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对山东梆子文化的印象与理解。龙应台说:“文化绝不是一副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透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对望,队员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不由得对焦老师充满敬佩之情,并对传统文化山东梆子散发出的勃勃生机感到欣喜。
弦歌不辍,赓续千载;步伐翩翩,续写未来。一声声咿呀戏腔中,文化水脉仍然萦绕着这一片后土,而续写传统文化华章的,是你我,也应是你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山东梆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片文化厚土的滋养下,透过传统山东梆子,追寻文化水脉;并以传统之精华,开未有之先河。(通讯员彭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