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泡菜泡在不同的水中,吃起来的味道是有所不同的,同样的人受到环境的濡染,也会养成不同的习性。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西汉的刘向在《列女传》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孟子幼年丧父,全靠母亲仉氏来抚养和教育。起初,他们住在墓地的附近,孟子和一群小孩子见到举行丧葬的人们就跟着学起了号哭,他的母亲见了,觉得这里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地方,就将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而这里有一些杀猪卖肉的,孟子又对屠杀牲畜产生了兴趣,前去观察和学习。孟母又觉不妥,这次是搬到了学校的旁边,从此,孟子也就效仿读书人,开始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这个故事就是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孟母之所以一再地搬家,就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令孟子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之途。
俗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就是说人的品质会被环境所同化。
今天的教学让我真正的发现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真的非常巨大,一个欢快的课堂氛围可能会让那些本沉闷的同学也可以洋溢起笑容,哈哈大笑。而一个老师没有威严的课堂则会让一个本十分听话的孩子也十分调皮。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整体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好好把控,要不然可能会把风气带坏,从而影响到课堂效率,也助长了他们的歪风邪气,如果时间久了,孩子们也可能会养成习惯,对以后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巨大的影响。而如果控制好课堂氛围,张弛有度,养成学生对学习的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其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