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或许这是一个经常萦绕在人们耳畔的声音,或新闻,或茶后之余的闲谈,又或许是一个经常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字眼,或课本,或慷慨激昂的文章,但人们似乎又没那么熟悉,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与浓厚的文化气息仿佛格格不入。事实确实如此,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被真正遗忘,被时代的洪流裹挟,隐匿在历史的流沙之下,而鸿鑫妙璞实践团的成员们深知非遗保护任重道远,我们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非遗不再被遗忘,不再成为遗忘的角落。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妙璞团队成员准备已久,从得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正式开始的消息后,团队首先确定了非遗的活动主题,关于非遗的主题或许很多,但我们只想传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让非遗能被更多人记起。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准备工作从4月开始,虽然艰辛,但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满怀期待,期盼实践的正式开始。
7月在酷暑难耐中度过,8月在清风蝉鸣中走过,旅途的时光似乎总是短暂,这段非遗之旅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非遗值得我们永远记忆,我们不会再遗忘。
这一次我们懂得了原来不是所有深刻的主题都需要从大处着眼,从一个小小的点着手或许能洞悉事物的本源,理清文化之树的脉络。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如此,我们没有选取那些更广为人知的传统非遗,而是从散落民间的曲艺艺术-金钱板开始。俊旭艺术堂,我们的出发地,孕育着金钱板这个小小的但又极具历史特色的曲艺文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没有生命的展品,而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鸟雀,在城市的一隅歌唱独属于自己的赞歌。日傍西山,倦鸟归林,又是一次生命的轮回。我们还懂得了原来文化的延续可以这么美好,父子协奏金钱板的影像带永远被刻在了这里,也永远刻在了我们的心里,我想这也是文化之树上最为纯净的枝杈,文化传承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竹声韵韵,金钱铃铃,金钱板的声音不会再沉匿,它会永存于成员们的心间,也会在成员们的照片和视频中被永远记录,让更多的人记忆来自历史的回音。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我们走完了三站的旅程,不多不少,每一站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学到了很多,不止非遗,还有那些直击灵魂深处的东西,文化的血脉传承、文化在城市土壤的生存、文化中人的力量等等,而每一个人收获的东西都有所不同,但我们仍旧确认的是非遗文化不应该被遗忘,他们每一个都具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那是一段不可言说的情感流露,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第一次体会到灵魂的共鸣,这是宝贵的,不可遗忘的,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我们虽然离开了,但那些珍藏的回忆被记录在相机里了,被记录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