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心间
立秋时节,不觉间支教生活已经过去快要一个月,而那些或认真,或嬉笑的片段仍旧总是浮现脑海。记得回家之时,同伴们相互开着玩笑说回家后要适应不了时差,而今却又难想象那晚上十点仍亮着的天,只是时常有孩子们发给我他们的照片,我仿佛重回那片神奇的土地。
支教生活是多面的,立体的,它对于我的意义,不止体现在教学本身之中,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环境,与过去模式迥异的生活,与同龄或不同龄的伙伴的相处,与孩子的嬉戏和陪伴,都对我裨益良多。
支教本身,就是让我对“老师”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身份的一次尝试和挑战。过去我站在学生的视角,即使想再多也难免有失偏颇,而今我体验了老师的角度,不同的年级,各样的学生,他们态度和性格的差别给我以强烈的冲击力。举例而言,七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的纪律就会比四年级好非常多,但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问题的活跃性也是七年级所不能想比的,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当年的自己,学生时代最稚嫩的部分,也可以看到我们可能已经淡忘的一些不同年龄段的成长和变化。同时,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同学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一些学生的眼中,我们真的是可以读出强烈的对知识的渴望,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四年级的小朋友在我离开后发给我的动人的文字,我每每读起都会为之动容,支教的意义也因此而更加丰沛。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在新疆虽然是老师的身份,但同时也会从我们的“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获得很多感悟,而这些珍贵的东西是我们无法从别处获得的,在这种程度上来讲,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
在150团支教的经历,也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人在同一个环境下不同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小孩,无论是“大孩”。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不同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在课后的相处中我也能感受到孩子们那些尚未成型的不同个性。这件事给我内心以深深的震撼,他们不同的个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环境,有人少年老成,有人无忧无虑,有人专注于学习,也有人早早奔波于生计。他们身上有孩子顽劣的本性,也有人性本真的美好,有时会缠着温柔的女老师给他们买雪糕,让人不厌其烦,有时会主动送给老师们亲手编织的花环,令人热泪盈眶。在他们身上,无论是好是坏,我们看到的都是最澄澈,最无瑕的灵魂,这份纯真常常会随着年龄的成长生活的经历慢慢丢失,我们在看着他们,就好像看着那个已经丢失了的曾经的自己,不胜羡慕。
这些年我走过了华东华南,走过了青海西藏,我想开拓我的视野,阅遍千山万水,这番来到新疆,也有这份私心。离开新疆后,我意识到我过去往往忽略了一个地方的人文,在150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见到当地人不同的生活和石河子市深厚的军垦文化。它们与我想象中不尽相同,但实实在在地让我看到了生活万象和岁月沟壑。在我的“学生”中,有人生计无忧过着与城里无异的生活,有人良田百亩可以在原野上撒欢奔跑,但也有人远超我认知范围,家庭破碎每天为一顿饭发愁,咀嚼着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苦涩,而我想到比之更甚,或许还有人上不起学,生活艰辛让我不敢想象,而在此之前,安逸生活的我一度以为温饱已经是再基础不过的底线,我相信这种眼界的开拓远比我眺望几座雪山,身临几片汪洋更有意义。在我们调研的日子里,我们也见到许许多多在六十年前从中原大地逃荒来此的人,他们用那一代人的苦难锻造了属于这片土地独特的历史记忆和辉煌的军垦史诗,岁月在他们的叙述中得以见证,在我们年轻的心里流动。
在行程开始之前,我曾一度陷在精神内耗之中,每天在许多无意义的问题中惶惶不可终日,而在150团,我换了一个身份,换了一种生活,度过了最充实最真挚的一段时光,抛下了过去的种种压抑,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回忆。我们在操场上夜聊弹唱,眺望着银河与繁星,数着他们看到了七八颗我还没看到的流星,享受着最真实最朴素的快乐。我们丢沙包丢手绢,像回到童年一样地肆意地放空自己,任心而行。在这段时光里,我没有任何一点矫饰地与他人相处,卸下所有的忌惮与顾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在150团的土地上,我好像永远留下了一些东西,以至于在离开时,颇有一种背井离乡之感,到家后仍旧魂牵梦萦,实为一份从未有过的体验,也愿明年再回,乃至于年年再回,了此夙愿。
日久一别,感慨良多,下笔千言,不知所云。我向来不善言辞,胸中浓郁的情感总是不知如何表达。150团的支教生活于我仿佛一场夏日里带着蝉鸣声的浪漫梦境,而今梦醒重回现实,以至于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仍旧总是回头张望。似乎世上总要等价交换,既然我从中收获颇丰,自然也要留下许多。满腔感慨,终是难以说尽,只愿来年,仍旧做完这场未尽的梦。
作者:无线梦想支教团 来源: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心间
- 东南大学无线梦想支教团赴新疆石河子市150团开展“携手筑梦,砥砺前行”梦想夏令营支教活动。
- 09-08 关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