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旅游与艺术系团总支假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2024年1月18日,由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旅游与艺术系团总支书记吴杰老师发起并组织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在经过团队负责人蒋乐乐的组织与安排下,吴杰老师与团队成员在经过积极的商量后定下团队主题与主旨“传承红色基因,青春助力中国梦”。
2024年1月20日,团队负责人蒋乐乐于当天晚上8点,通过腾讯会议组织大家围绕“传承红色基因,青春中国梦”商讨我们可以身体力行的寒假社会实践,深思熟虑后,本次会议定下三个活动:
走访红色遗址,学习红色故事
采访抗张老兵,倾听前辈事迹
线上线下相结合,分享红色故事
2024年1月23日,团队在经过反复核验后,确认“走访红色遗址,学习红色故事”的横幅等相关事项后,于2024年1月23日下午2点,走访“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邓小平故居,位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一座白墙灰瓦、坐东朝西的三合院。“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春中国梦”团队共7人走进邓小平故居,深入了解邓小平爷爷,传承改革精神。
23日下午团队顺利到达广安邓小平故居,稍作休息后,团队蒋乐乐等7人,明确任务,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后,便向陈列馆出发。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由1个序厅,3个展厅,1个电影放映厅及相关附属设施组成,极具特色。
第一个展室是“革命时代”共18幅照片,分别是邓小平法国留学时的留影、旅法共青团支部成员的合照、“建国以后”“动乱岁月”“开创新时期”的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商国事的情景等。
第二个展室是“外事活动”,共31幅照片,真实再现了当时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法国总统、美国总统等国外领导人进行外交谈判的场景。
第三展示是主要是“乡音乡情”讲述了乔石等人关心广安发展的照片,邓小平离乡后再也没有回到家乡的故事。“情是故乡浓,人是故乡亲。”邓小平的故里未有变化,依旧风景秀丽,岁月静好,只是邓小平却没有能在精彩一生后再看故乡一眼。
在通过走访后,团队于23日晚上8点,大家通过再聚头,相互分享今天的收获并总结今天的所见所感:邓小平为中国之后数十年改革开放,放开手脚摸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创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开辟一条期望和成功之路,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青春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以青春之力,共筑中国梦!
2024年1月26日,团队总结上次走访邓小平陈列馆的走访经历,在经过总结与反思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配上相应的行程安排。在26日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团队的陈雨同学走访抗战老兵孙卫平,通过与孙卫平前辈的闲谈中,团队了解到发生在孙卫平前辈身上的故事。
在孙卫平前辈的讲述中,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正处于社会建设的初期,然而战争却没有停。当时的孙卫平前辈和团队成员差不多的年级,孙卫平前辈说:“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国家需要我,我就去参军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日子比现在苦了太多了,那时候心中有信念,不觉得自己当兵很苦很难。”团队成员陈雨询问孙卫平前辈是否后悔参加抗战,然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孙卫平前辈只是摇摇头,并且表示如果国家还需要自己,那自己一定会参加。
在孙卫平前辈的讲述下,团队成员讲前辈的故事记录下来,在晚上回去后,通过上网查询相关的故事,团队将孙卫平前辈的故事完善。在倾听完前辈的故事后,团队成员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并决定在第二天和大家分享。
2024年2月1日,团队负责人蒋乐乐同学在线上开展本次活动的分享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线上线下分享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当今社会,红色故事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为了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团队负责人蒋乐乐通过团总支邀请旅游与艺术系全体成员线上参加腾讯会议,在会议上蒋乐乐、陈雨等团队成员通过照片、观后感的形式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讲述了“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春中国梦”团队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悟。
马德民、廖浩然、王晨宇等团队成员将团队活动的收获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图案和故事形式,走进小学,通过问答的方式,讲故事分层切块,讲述给小学生。
党的故事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作为当代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春中国梦”团队结合自身在校大学生的切实实际,通过开展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将红色故事通过先走访后完善再分享的思路将红色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清晰身边的红色故事,从红色故事中学到前辈的奉献和无畏的精神。
(蒋乐乐、马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