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照市重点文旅项目“东方太阳城”落户天台山,在这里,下元村民每天都能看到一轮崭新的太阳从日照黄海之滨喷薄而出,日出象征着“新生”、“希望”。下元村民乘新时代乡村振兴政策的春风,站在东方太阳城的观日台,赋予新年的美好期盼。
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怀着对乡村生态发展的浓厚兴趣,认识到青年学子肩负着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随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生态裕农实践队踏上前往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的实践调研之旅。在这里,我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感受到了生态助农的时代脉动。
图为下元一村社区服务中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蔡茹茹 供图
昔日困顿今朝新
在涛雒镇,曾流传一句民谣,“宁进把牛汪,不进下元庄”,这是对下元一村的过去困顿生活的描述。几十年前,这里是一个因人居分散,管理混乱,交通堵塞而饱受困扰的村庄。村党支部书记黄庆林在我们的采访中分享了一个细节:“脚还没踏进村,老远看见山坡上的破房子,前来“验媒”的外地姑娘掉头就走。” 下元村党支部黄庆林书记回忆起当年村里青年相亲那一幕。“究其原因,不注重生态啊!”,黄庆林书记向我坦言,“伐木换钱的、炸山取石的、漫山放羊的……在利益驱动下,村民靠山吃山,把这个绿葱葱的山越弄越糟。”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村民们在不注重生态的代价面前觉悟,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图为几十年前下元一村的乱象。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敏 供图
生态振兴富农梦
在黄庆林书记的带领下,下元一村从生态治理着手,打开了兴村富民的突破口。在村史展览馆,我看到了村“两委”和党员们的努力,他们回收了1600亩集体山场,实施了整村搬迁,将居住用地变成了耕地,让下元一村成为山东省土地增减挂钩的试点村。他们又利用搬迁复垦的600余亩土地,打造“下元青”绿茶品牌;规划建设100亩的有机水稻示范基地。
这一变革带来的不仅仅是村庄面貌的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看到了黄庆林书记带领村民播下绿茶的希望,耕种出一片片有机水稻的金黄,这些都是他们努力践行生态发展理念的成果。东方太阳城项目落户下元一村后,带来了每年逾百万元的集体收入,我感受到了生态保护为村庄带来的真正回报。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采访村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蔡茹茹 供图
党员担当筑梦行
在采访黄庆林书记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他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以及对乡村发展的深邃思考,都让我为之敬佩。在下元一村的发展过程中,黄庆林书记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们走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村两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生,着力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他告诉我,下元一村的转变只是开始,未来他们还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努力奋斗,推动下元一村的发展。这样的精神风貌,无疑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
乡村振兴展宏图
下元一村的转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绿色发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采访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其他乡村树立了榜样。
这里的每一处绿色,每一缕清风,村民的每一个笑容,都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故事。作为见证下元一村转变过程的青年学子,我深感荣幸。在未来,我将继续关注本土乡村发展,记录和研究它们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浪潮中,绘制一幅幅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画卷。(通讯员姜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