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甘谷县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置县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县”。甘谷地灵人杰,文化悠久。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继承人、蜀汉大将军姜维就出生于此,因而,甘谷又有“姜维故里”之称。在这种文化熏陶之下,甘谷人民爱武尚德,1996年,甘谷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2022年8月13日-8月18日,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铸魂实践团结合暑假“三下乡”活动,在甘谷县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武术文化调研活动。期间,成员拜访了西北武术名家牛茂增老师,学习传统武术套路。同时联系到了姜维故里武术学校与永安村伏羲学校,与之展开传统文化发展讨论。
一、拜访武术名家,传习武术技艺
实践期间,团队拜访了甘谷县武术协会副会长、西北棍术名家牛茂增老师。牛茂增老师从小酷爱武术,多方拜师学艺。从甘谷县著名拳师蒋旭清先生学习拳术、刀术。随西北鞭棍创始人之一郭诺老师学习“鞭杆”、“棍术”等优秀传统套路。60 年代在山西上学工作期间,得到了著名拳师席志杰、孙豹隐、马振帮的指点,在老拳师刘存和处学习步法。70年代曾任陕西省商洛地区武术教练。主练形意拳,尤以鞭杆、棍术见长。牛茂增老师向团队成员分享了自己的习武经验,并演示了一些自己的得意技法,他对对武术的热情,真真切切的让成员感受到了武术的魅力所在。他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向年轻人阐述了什么是“传承”与“坚持”。
图为牛茂增前辈在展示武术棍法。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牛茂增前辈。
二、观武术表演,叹武术传承
在甘谷县著名景点大像山脚下,有一个尚武苑广场,每天下午都能看到一位女老师在为一群孩子传授武术,孩子们练得虎虎生风,家长在旁边望向自己的孩子,有时也会跟着学习两三招。这位老师就是姜维故里武术学校的侯林林老师,她是国家级武术教练员,担任甘谷县武术协会副秘书长,虽步入老年,但依旧神采奕奕,对待学生张弛有度,严格的外表之下,又透露着老师的慈祥。见到团队的突然到访,她非常热情,为我们讲解甘谷武术的发展历程、展示甘谷武术的精华,他的愿望就是让甘谷武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和侯老师的交谈过程中,我们知道她带出的武术运动员遍布全国,并且取得了很多荣誉。她是甘谷武术的传承者,也是甘谷武术的发扬者,她一生都致力于武术文化的发展工作,说是我辈楷模一点都不为过。
图为成员在与侯林林老师进行交流。
图为侯林林老师和她的学生在展示甘谷武术。
三、探究伏羲教育,促进武术发展
在甘谷县当地居民的介绍下,团队关注到了一个特色教育-伏羲班。2006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吴鸿清教授创办“伏羲班”,致力基础教育改革试验。“伏羲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通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以及书法、武术、绘画、器乐等教学,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塑造文化人格,提升人格境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服务,努力培养品格高尚、抱负远大、意志坚韧、体魄强健、才智杰出、情趣高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在与伏羲班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团队发现这群孩子各个身怀绝技,尊师重道,学习成绩优秀,这何尝不是传统武术的发展新出路,何尝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出路。
图为团队成员和伏羲班的孩子一起学习武术。
图为团队成员和伏羲班的孩子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