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8月13日,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千角灯神队”赴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角灯发源地,访谈非遗传承人张树祺老先生,并采访非遗发源地居民,以期发掘非遗文化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方向、新策略,通过发扬壮大千角灯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本次调研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践团以非遗文化为出发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传承和发扬千角灯文化,提升村民思想境界,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以文化建设为基点,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千角灯制作现场的合影
东莞千角灯作为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它见证了东莞这座城市的兴衰更替,至今依旧点亮着千家万户,和东莞市民生活密不可分。这都说明了东莞千角灯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在东莞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作为一种复杂的手工工艺,制作无图纸和样本,全靠师徒口传心授,东莞千角灯却险些失传。东莞千角灯传承至今,历经社会、文化、时代的变迁,饱经岁月洗礼,历经跌宕起伏,而现今其生存状态仍然堪忧。虽政府与社会多方人士及千角灯传承人都为千角灯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努力着,千角灯制作中断40年后重新复苏,现主要传承人在莞城区政府的支持下,费时八月扎制才终于完成一盏完整的千角灯。但传承人毕竟已至耄耋之年,后继乏人。因此千角灯制作技艺的传承是紧急而迫切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跟随老师学习体验千角灯制作
实践团在本次实地调研活动中,抓住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了千角灯非遗文化,观看了非遗传承人制作千角灯的过程,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千角灯非遗文化的历史与细致的现状。
此外,团队成员还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实地走访、发布问卷调查、网络搜寻资料、实地拍摄、信息整理等途径,多方面地了解千角灯非遗文化。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千角灯艺术展品
在这个丰富而有趣的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千角灯制作的具体过程,提高了对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的认知,丰富了对非遗文化弘扬与传承的途径的知识,陶冶与培养了团队成员对民俗文化的鉴赏能力与传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