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7月16日电(通讯员 洪曼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增强国民文化自信。2023年7月6日至16日,广州新华学院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吴翔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在校出征合影。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
为期十天的“三下乡”之旅迎来终篇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
团队与始兴的故事吧!
壹|寻红色印记,筑青春之梦
为追寻红色印记,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前往始兴县八一村革命历史陈列馆、红围、外营保卫战遗址等红色文化景点处进行参观,感受红土深情,传承爱国精神。在当地讲解员的讲解中,实践队深入了解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感受到党的丰功伟绩和奋斗历程。
在吴翔教授的带领下,队员们在烈士陵园进行宣誓,铿锵有力的声音传达了对先烈的敬意。通过两天的参观调研,队员们更加明确了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担当,心怀家国,乘先烈之明志,续今朝之长歌
图为实践队参观红色景点。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贰|一草手艺,一席传承
外营草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是始兴对外的特色名片。为进一步了解外营草席的制作流程及发展现状,实践队前去拜访非遗传承人谢老先生与八一村革命历史展览馆陈培育馆长,听他们讲述外营草席的传奇故事,正是平凡但不平庸的老匠人对这项手艺的不懈坚持的热爱,才使得草席文化延续至今。
通过调研与采访交流,队员们更加深入了解到外营草席的发展历程与传播困境。在信息化与科技的快速更迭下,这项非遗技艺逐渐被淹没在时代浪潮中,实践队队员表示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当拾起非遗文化碎片,努力成为非遗文化的学习者、爱好者、传承者。在传承与弘扬的同时,逐一打破如今现有的困境,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每一方土地,鲜活文化圣火!
图为实践队与馆长合影留念。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叁|听九龄故事 食宰相米粉
宰相粉是张九龄母亲为鼓励少年九龄勤学苦读而研制出的“宵夜”,其制作技艺是当地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既展示了粤北劳动人民手工制作美食特产的传统工艺,又演绎了岭南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消费习俗,还深藏着“岭南第一人”张九龄的名人渊源。抵达始兴县的实践队队员们迫不及待地前去品尝这种美食,并通过采访谭店长了解到关于九岭宰相粉品牌连锁店的发展前景,此外,实践队还前往隘子镇参观制作宰相粉的作坊、亲手体验制作宰相粉并与宰相粉传承人官国林师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官国林师傅表示:“作为宰相粉的非遗传承人,我有义务去做好宰相粉的传承与推广,不仅要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品尝到宰相粉这一蕴含着始兴人民勤劳打造出来的美食,还要让更多人了解其制作技艺,进一步将宰相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队员们听完表示要将宰相粉制作技艺文化铭记于心,将非遗价值进行最大化地传播,融入当下美好生活,带动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与宰相粉制作传承人合影留念。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肆|走进乡村,播撒希望
图为实践队插秧助农。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伍|与老党员共忆党史,共话初心
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与初心使命,汲取榜样力量,聆听历史故事,实践队员们于7月15号前往始兴县拜访老党员邓良堃、赖绍芸夫妇。邓爷爷寄望于我们说道:“你们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祖国大地。”
我们也将时刻谨记青年的时代使命: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把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图为实践队与两位老党员合影留念。 通讯员赵嘉恒供图
7月6日,队员们满怀赤诚,乘兴而去;
7月16日,队员们胸怀大志,满载而归。
最后,让我们看看队员们的心得体会吧!
副队长吴乐奇:通过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我深入了解到了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看到了农村地区的美丽风景和淳朴的农民生活,真切感受到了他们在劳动中的辛勤与奋斗。在与当地人的沟通交流中,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三下乡活动让我收获了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人生触动和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农村地区的人们建立了联系,加深了对始兴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我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要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三下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体验,通过这个机会了解了农村地区的现状,锻炼了个人能力,并且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这段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人生财富,激励我在未来更加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调研组王煜:很荣幸地作为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的一名成员参与到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当中。从前期的资料调研、撰写、修改立项书到中期的准备工作再到顺利的前往始兴当地进行调研,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努力与坚持。我们将围绕非遗文化这一主旋律,探究始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现状与困境分析,并通过走访当地非遗场所、采访非遗传承人与拍摄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与弘扬非物质文化,让文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打造文化县城,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将文化铭记于心,让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闪耀。
宣传组张雅文: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下,我领略到了非遗文化——外营草席和张九龄宰相粉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当今匠人匠心的不易,深刻了解到优秀文化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优秀非遗文化应得到我们的代代传承与发扬,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在此次实践中,或许拖负行囊赶路很疲惫,或许烈日下干农活很煎熬,或许熬夜加班写文章很困倦,但当看着讲解员的动情解说,看着一亩满是秧苗的田野,看着推文收到点赞的推荐,都让我们十分暖心,因为每位队员的汗水与付出得到了回报。
后勤组洪曼妮: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不仅明白了如何处理与队员、老师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换位思考。在本次实践活动过程中,我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合力去做事,会使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当别人给我意见时,我也学会了要听取、虚心、耐心地接受。无论是实践或是实习,自身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我希望下次还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去体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经历更多的学习,不断的积累、进步。
技术组赵嘉恒:在前往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的三下乡活动中,我负责全程录制、拍摄任务以及收集相关素材,制作剪辑纪录片。十分有幸地参观了当地的红色文化景区,亲身感受了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景区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了解了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当地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参观纪念馆、红色革命遗址,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英勇斗争,以及红色文化在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总的来说,参与宰相粉、外营草席非遗文化纪录片拍摄任务以及红色文化调研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深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也对当地红色文化的历史与传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会将这次的学习和经验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