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一学期的课程,我收拾好行李,迎接自己第一次的支教生活。
我们的支教地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感谢这次经历,时隔多年能再次有幸坐上绿皮火车。或许是上世纪的设计已不适用于现代人了,火车显得格外拥挤,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一直憧憬者接下来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但同时我也问自己,我能教好自己的学生吗?我准备好接受生活上遇到的挑战了吗?就这样,抱着期待和一丝丝怀疑,我踏上了支教旅程。
住的地方是一个中学宿舍,没有过多装修的房子和我那充满现代化气息行李箱格格不入,房间内的空调是唯一的现代家具。支教的地方在乡下,车程需要约一小时。虽然种种客观条件看上去都极度不利,但幸运地是,我们遇到的人都很热情。负责接应的老师替我安排好了宿舍的水电问题,宿管叔叔阿姨协助我整理宿舍,团队成员的互相帮助,村委会的全力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努力完成任务的动力。
前一个晚上,我满怀热情地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备课,一下子把五节课的内容都准备好了。但是,当我满怀热情地开始了第一数学堂课时,课堂的现状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学生的年龄跨度过大,高年级的同学觉得简单,低年级的同学听不懂,中年级的同学还能勉强有所回应,课堂效果得不到保证。迫于现实,我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备课方案,降低知识性,增强趣味性。因此,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干脆把原有的趣味物理改成科学知识科普,数学还没有思路。
-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开始了科学知识科普的课程。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一个个有趣的视频,一张张高清的图片,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那一刻,我觉得我真正地成为了一名老师。作业辅导时,孩子们跑到我面前,想让我给他们出题目,于是我出了一些很长的计算题(其实就是等差数列求和),但他们饶有兴趣地算,算完结果给我看,不对再重算,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这一点给了我启发,让我第二节数学课的备课有了思路。在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理解能力,综合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基础上,第二节数学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达到了预期效果。
课余时间,我们也积极走访调查,发现了鲁山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数字教育的弱势,大环境的限制······总之,这里的孩子基础教育与城市里的孩子差别太大,我在想,不说高考的全省竞争,像中考这样全市的竞争,孩子们哪里来得竞争力呢?或许只有亲自考查,才会发现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比我们想象得更严重。我和带队学姐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到最后学姐问了一个问题:“怎么能改变呢?”是啊,我们只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却没有想过到底能为此做些什么。或许从内心里我觉得我的力量过于渺小,改变现状这件事情不是我能做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这个问题并愿意提供支持,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改善。
过程艰苦,坚持很酷。在为期两周的支教里,有困难,有欢笑,有离别,有快乐。在这个过程里,我不仅仅度过了一段告别现代喧嚣城市而返璞归真的生活,更收获了一份与孩子们纯洁的友情与当地热情人们共同缔造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