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号召,深入贯彻教育部“十四五”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山东大学文学院“青春有我·推普振乡”分队,以青春之名,担时代之责,于8月26日至30日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调研活动,旨在通过精准高效的普通话培训,为当地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一、精心筹划,奠定坚实基础
为确保推普工作的精准高效,实践队未雨绸缪,进行了详尽的前期筹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广泛发放问卷、走访相关单位,实践队实地了解了菏泽市定陶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的一手材料,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精准把脉定陶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现状,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此,团队整理调研数据,形成调研报告,有的放矢地开展后期实践工作。
为保障线下普通话培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抵达实地之前,团队成员集中接受了岗前培训。依托山东大学文学院及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雄厚资源,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组织专家团队,为期三天的课程内容充实,从普通话知识到教学技巧,从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到定陶方言情况。团队成员学有所得,在专业知识、授课能力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发挥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设计推普教学课程。

二、实地耕耘,诵读经典润心田
实践中,课堂教学方面,培训采用“教师大班教学,助教小班辅导;大班重在理论,小班重在实践”的模式。上午由文学院专业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下午则由助教团队一对一指导实践,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课堂上,教师严谨治学,助教耐心细致,学员们则热情高涨,勇于提问,勤于练习,共同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学习氛围。
在本次活动中,团队还与菏泽市幼儿园结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团队成员携手幼儿园教师,共同诵读《论语》《三字经》《增广贤文》等传统经典,让朗朗书声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优美旋律。在诵读中锻炼普通话篇章阅读技巧,更让传统经典的精髓深入人心,实现了普通话推广与传统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这一举措在幼儿教师群体中营造了浓厚的经典学习氛围,为他们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至少年儿童心中奠定了基础,让文化自信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经过五天的密集培训,学员们不仅普通话水平显著提升,更深刻理解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纷纷表示将把所学带入日常,成为推普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三、成效斐然,展望未来谱新章
此次“青春有我·推普振乡”行动,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责任的传承。它有效提升了定陶区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优化了幼儿的语言学习环境,更为定陶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诚如《山东大学堂章程》所言:“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山东大学文学院“青春有我·推普振乡”分队时刻以助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己任,为国家图富强,为乡村谋振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携手并进,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