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学子重返二中 —— 一场关于梦想的 “双向奔赴”
2025 年 1 月22日,凛冽的寒风虽未停歇,但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的高三教室里却洋溢着融融暖意。作为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音回梦调研宣讲团的一员,我和队友们怀揣着精心准备的招生资料,满怀着热忱,回到了熟悉的母校,与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 “冬日对话”。
这是我首次以 “过来人” 的身份参与招生宣讲,面对众多高三班级的同学们,我们带着资料与真诚,试图在有限的宣讲时间里,为他们推开一扇了解大学的窗。
活动筹备始于一个月前。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我主要负责整理备考经验以及详细解读强基计划的相关内容,有的队友则专注于梳理山东大学的招生政策,还有的精心准备专业介绍。在准备过程中,我们多次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宣讲的重点方向。为了能让转专业规则这一复杂的内容清晰易懂,我们反复斟酌讲稿,逐字逐句修改。考虑到高三同学的实际需求,我更是花了不少心思,将生物医学科学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巧妙地简化成直观的流程图,从大一便配备导师制,到本硕博顺畅的衔接机制,再到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的难得机会,都在图中一目了然。
宣讲当天,我站在高三七班的讲台上,心中既紧张又充满期待。播放完山东大学那充满魅力的宣传片后,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我以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作为切入点,着重讲解强基计划的独特之处:“在山大的生物医学科学强基班,每位同学都能享受到教授一对一的科研指导,而且大一下学期就能走进实验室,亲身体验科研项目的魅力。” 话音刚落,台下便传来了一阵轻轻的议论声,同学们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当展示细胞培养实验室的照片时,一位戴着眼镜的男生高高举起了手,大声问道:“学长,那强基班会比其他班级的学习压力大很多吗?” 我微笑着翻出自己那写满课程安排的课表,坦诚地回答:“从课程数量和难度来说,确实课业负担较重。不过,因为强基计划本硕博贯通培养的优势,在升学竞争方面,压力反而会比其他专业小一些。” 同学们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转场到另一个班级时,我敏锐地察觉到这个班级文科氛围更为浓厚,于是迅速调整讲解的侧重点。我着重介绍了山东大学丰富多元的通识教育,从精彩纷呈的考古公开课,到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典文献修复体验,让同学们感受到山大浓厚的人文气息。然而,在问答环节,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颇具深度的问题:“学长,学了生物医学科学,毕业后就只能从事科研工作吗?” 我思索片刻,结合学长学姐们的真实经历,娓娓道来:“其实并非如此,有的学长学姐在毕业后,深入钻研医工结合领域,为医疗技术的创新贡献力量;有的则转向医疗政策方向,致力于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还有的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所以说,强基计划只是一个新起点,绝不是限制未来发展的枷锁。” 同学们纷纷露出豁然开朗的神情,对未来的专业选择似乎有了更多思考。
这次宣讲活动,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 “传承” 二字沉甸甸的分量。当我们在 PPT 中展示山东大学那充满历史韵味的校园建筑、金黄灿烂的银杏大道时,台下同学们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当看到学弟学妹们认真地记录着实验室的相关信息,小心翼翼地保存我们展示的照片时,我深知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当曾经困扰我们的问题,如今能够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给出切实可行的 “参考答案” 时,我明白这场活动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招生宣讲范畴。或许正如我们团队名称 “山音回梦” 所蕴含的寓意:当我们将山东大学的信息与魅力带回母校,也在众多高三学子的心中,悄然种下了勇敢追逐梦想、奔赴广阔未来的种子,给予他们向着星辰大海启航的勇气。